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东莞报导
坐落东莞市境内的石马河曾肩负向香港运送“生命之水”的重担,后又阅历严峻污染让沿岸居民避之不及,再到现在的水清石秀、碧波荡漾。几十年的年月里,石马河像宝石蒙尘,曲折多年总算从头大放异彩,向着完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夸姣河湖方针进发。
3月下旬,海报新闻记者跟从水利部宣教中心安排的媒体采访团,来到广东省东莞市,沿着石马河流域一路向南,探秘这条河流的变迁进程和管理之道。
一脉相承的“生命水”
石马河与东江的交汇处。海报新闻记者田柳摄
记者站在东莞市桥头镇石马河河口向北瞭望,能够看到东江水慢慢流过,此处是东深供水工程的起点。
1963年,香港遭受前史稀有大旱,缺水严峻,市民需要到街边公共供水站取水,最严峻时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4小时。受水荒影响,香港制造业及漂染业减产30%至50%,饮食业遭受丧命冲击,市民苦不堪言,不计其数人被逼逃离家乡。
党中央对香港同胞遭受饮水困难高度重视。1964年2月,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开工。次年3月1日,工程建成正式向香港供水,缓解了香港同胞的水荒。
“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大难题就在于让河水‘倒流’。”东莞市水务局河湖长制作业科科长郑铁钢向记者介绍。
石马河的天然流向是从南到北,终究汇入东江。想要让河水倒流至深圳、香港方向,就只能在石马河河道上建造梯级泵站。其时,广东省水利电力厅敏捷组成指挥部,安排指挥工程建造。广东省多个相关部分、企业成为东深供水工程建造的主力军。顶峰时期有技术人员、工人及民工近2万人现场作业。建造者立下“要高山垂头,令河水倒流”的豪放誓词。
通过一年的艰苦尽力,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建成并开端对港供水,东江水沿着东莞石马河,通过6级拦河坝、8个抽水站提高水位46米,倒流83公里后,流进深圳水库,终究通过钢管送入香港。
记者从郑铁钢处了解到,自1974至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通过三次扩建和一次改造,使年供水才干到达24.23亿立方米,还完结了清污分流,确保供水水质免受污染,并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规范。2003年6月,供水系统正式由本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途径输水改造为关闭的专用管道输水。
东深供水工程专用管道。海报新闻记者田柳摄
60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不间断地向香港送去“生命水”,这一工程不只是物质上的支撑,更是精神上的枢纽,见证了内地与香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石马河的生态蜕变
石马河自南向北流经凤岗、塘厦、清溪、樟木头、谢岗、常平、桥头7个镇街的112个村(社区)。流域内常住人口151.3万人,流域面积约占全东莞市的1/4,人口约占全市的1/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5,石马河流域在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
跟着东莞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沿河两岸的日子污水和工业污水被任意排入河道中,石马河水质遭到严峻污染。
“其时老百姓没有环保的概念。厂子随意建,底子没有排污治污的认识。”郑铁钢告知记者,也正是由于石马河的水质遭到严峻污染,无法确保对香港供水的质量,才将东深供水工程改为关闭的专用管道输水。
2003年,石马河康复为天然河道,并展开了水环境的管理。通过多年的管理,石马河流域管理获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包含区域规模广、触及职责主体多,碎片化管理现象杰出,治污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难以保证,水环境质量依然较差,国控旗岭断面水质为劣V类,部分河涌处于黑臭状况。
“我家住在塘厦,2006年左右,咱们坐校车去上学,路过石马河的时分都要把车窗关上,由于臭味很大。”东莞市运河管理中心、市水利学会秘书长赵伟良回想道。
家住清溪镇的陈静也向记者叙述了她形象里的石马河。“曾经的河水又黑又臭,两岸堆满废物,岸边还有违规饲养的。河里的鱼虾差不多都绝迹了,咱们走到河滨都得捂着鼻子走。”
石马河的管理现已火烧眉毛。2019年1月16日,我国电建生态公司中标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综合管理工程,中标金额约121.56亿元。管理工程包含干支流河涌107条,流域面积601平方公里,触及7个镇街,总工期为60个月。
“2019年是咱们治污攻坚的要害一年,完结了当年布置、当年进驻、当年攻坚、当年合格。”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东莞石马河总包部总经理李彬介绍,通过建造截污管网和污水厂搜集处理污水;展开地下排水管网排查、修正、整改,展开雨污分流,构成“雨”“污”两套明晰的排水系统,追寻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等一系列治污作业,2019年末,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水质消除劣V类。2024年,石马河流域已完结全面消除黑臭,内河涌有用查核100条,满意水质方针要求的河涌100条,合格率为100%,均到达或优于Ⅴ类规范。
凤岗镇竹塘公园一隅。海报新闻记者田柳摄
在凤岗镇,沿着石马河建造了一处竹塘公园,2022年10月份建造竣工,以水为轴串联起湿地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和植物园等多个现象。
记者抵达竹塘公园时,正值黄昏时分。公园内漫步的居民川流不息,许多爸爸妈妈推着婴儿车在河畔清闲“遛娃”。眼前的这幅画面,是石马河管理前不可思议的现象,现在却成为了日常日子中的夸姣一景。
“曾经河道里都是淤泥,还有许多油,滋味很冲鼻。这几年河里的水变清了,公园也建起来了。小孩有当地能够玩,大人也有当地训练,改变很大。”带着孩子在竹塘公园游玩的刘女士告知记者。
石马河流域阅历了蜕变,重获活力,明显提高了两岸的生态质量和寓居环境,极大程度惠及了当地居民。
观念改变协助化解管理难题
当记者问到在石马河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郑铁钢坦言,是观念的改变。“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管理?为什么要关停这么多企业?特别许多村团体便是靠向企业出租房子来获取收益的,企业关掉了,村团体就没有钱赚了。”
治河过程中必然会阅历阵痛期。比方资金投入的加大、沿岸企业和居民的搬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短期内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日子的影响。但是,这个阵痛期是河道管理和生态环境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阅历了这一时期的调整和革新,才干终究完结河道的长治久清。在这一过程中,河湖长制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
“每位河长所担任的河段呈现任何问题,河长有必要出头调和处理。”樟木头镇水务工程运营中心主任黄培真向记者举例,在“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专项举动中,经常会发现有居民占用河道或许在管理规模内争搭乱建暂时房子。在撤除违建的过程中,居民以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略,会给撤除作业形成不同程度的阻止。这种情况下,当地河长就有必要要做好劝导作业,而且选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协助居民康复正常日子。
除了河道巡查、处理实际问题外,河长还要参加宣扬活动,向社会公众传达爱水护水的理念。“通过河长们把问题一个一个地处理,居民逐渐认识到河道管理的重要性,才干使水更清,岸更绿。”黄培真表明。
石马河清溪镇长山头段的河边洁净、环境迷人。海报新闻记者田柳摄
陈静也是清溪镇河道维护的自愿者,作业内容包含维护石马河清溪镇流域的河道以及两岸的卫生,一起还承担着向当地居民遍及河道维护常识、提高环保认识的重要宣扬使命。
陈静告知记者,清溪镇团委会在自愿者微信群中发布报名链接,我们能够自行报名参加自愿作业。现在,陈静现已累计完结了超1000小时的自愿作业时长。
“每次完结自愿作业,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看着河水更清、更洁净,我也觉得自己的价值完结了。”陈静称。
跟着石马河管理作业不断深入,这条曾蒙尘的河流正在逐渐康复原有的活力与美丽。现在,石马河不只成为了沿岸居民日子的一部分,更是东莞市生态文明建造的生动典范。在建造夸姣河湖的道路上,石马河正以其明澈的河水、绿色的岸线,绘就出一幅人与天然调和共生的夸姣画卷。显示了人类对生态文明建造的坚决许诺,也预示着一个生态环境愈加美丽、人民日子愈加夸姣的夸姣未来。